千年文脈,滿城茶香
——“一杯雨花茶,溫潤一座城”系列報道(上)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劉全民 張可
今年5月21日是第六個“國際茶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中國茶已成為愈發閃亮的一張名片。
在眾多茶品牌中,南京雨花茶炒制復雜、外形獨特、內涵豐富,擁有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聲譽。自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記載“金陵茶事盛”,到1959年以“雨花”為名的新茶創制,再到“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金陵大地上茶香已氤氳千年,承載和展現了南京這座城市的千年文脈、不屈品格和紅色精神。
正如一名茶客所言:“在南京,喝雨花茶從來不是品茶,是在跟整座城市碰杯。”
形如松針萬古青
地處鐘山風景區內的中山陵茶廠,是南京雨花茶的創始地。5月15日,記者走進茶廠,探尋雨花茶誕生的來龍去脈。
茶園內,一壟壟茶樹掩映在梅花樹下,青翠欲滴。中山陵茶廠高級農藝師、雨花茶制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荊紅花正帶領游客體驗雨花茶采摘。“在采摘體驗中了解雨花茶故事,游客很歡迎。”荊紅花表示。
緊細圓直、形如松針,入水碧綠清幽、口感醇厚,作為針形類茶的代表,南京雨花茶與以龍井為代表的扁形類茶、以碧螺春為代表的卷曲類茶相比,制作工序繁復,茶葉細胞破壁程度高,經沸水浸潤,營養成分可在杯中得到充分釋放。
荊紅花介紹,雨花茶的前身是清代《蟲鳴漫錄》記載的一種“鐘山云霧茶”。1958年,為紀念在雨花臺犧牲的革命烈士并喜迎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在國家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的號召下,“江蘇省名特茶創制委員會”成立,多位茶葉專家及制茶高手集結中山陵園。
創制過程中,有人建議把茶葉制成大刀長矛形,也有人建議制成花瓣形。為什么最后選擇了松針形?荊紅花講述了背后故事:一天雨后,技術攻關小組組長俞庸器騎自行車回家,無意中看見松樹上的松針被雨水打落在地,靈感瞬間涌上心頭。“對,就是松針形!”俞庸器難抑激動之情,滿山松樹象征革命先烈忠貞不屈的品格,也寓意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新茶外形遂確定為松針形。
1959年,南京中山陵茶廠成功創制的松針形新茶,被江蘇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為“雨花茶”。雨花茶一誕生,因秀麗的外形、優異的品質,當年即躋身全國名茶行列。1959年全國茶葉工作會議鑒評,該產品獲得“其味、其色均不減龍井”的高度贊譽。
“雨花茶的茶香里,彌漫著南京的深厚文化和悠久歷史。”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李松介紹,雨花茶和南京云錦、雨花石、鹽水鴨一起,成為南京最知名的地方特產,也是外地游客來寧購買伴手禮的首選之一。
千年文脈滋味長
“這里就是試茶亭,傳說‘茶圣’陸羽曾在棲霞山尋茶試茗,醞釀《茶經》的寫作構思。宋代僧人在陸羽采茶處建造笠亭,在摩崖石刻‘試茶亭’,以志紀念。”5月16日,棲霞山風景區導游周微正在為游客介紹試茶亭的故事。
站在試茶亭里,周微將此處的文化典故娓娓道來:詩仙李白游棲霞山時,遇到了同宗族侄、山中僧人中孚贈他自制的當陽“茶”,李白遂作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好山好水出好茶。作為“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有著悠久的植茶、產茶歷史,自古以來雖非產茶中心,但在整個中國茶葉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南京著名茶文化學者、南京審計大學退休教師葛長森長期致力于南京茶文化研究,著有《金陵茶文化》《清涼茶語》等書籍。他告訴記者,南京與茶的故事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了。棲霞山是陸羽問茶、習茶、試茶之旅的一個重要驛站,所著《茶經》早已“滲入”金陵茶香。
葛長森表示,南京這座將歷史釀成“茶湯”的城市,用一芽一葉收攏著歷史沉淀,“以茶代酒”“以茶養廉”的典故出自東吳的金陵,南唐中主李璟建立了“北苑茶”體系,明代朱元璋“廢團茶而興散茶”開啟“茶為國飲”新風尚,近代中國第一所官辦茶葉科學研究機構“江南植茶公所”成為現代雨花茶發源地。
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千百年來,茶已融入金陵百姓日常生活,成為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王安石曾說:“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1000多年來,中國人在一盞清茶中,糅合了儒道佛諸家思想,成為中國人骨子里獨特的文化情結。”葛長森說,當人們端起雨花茶時,不僅僅是為了品茗香,更可以細品其中的精神內涵,體驗茶的哲思與詩意,陶冶性情、修己達人。
“溫潤之城”新名片
雨花茶不僅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雨花茶的色、香、味、形,均體現了南京的歷史韻味,象征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精神,高度契合南京的城市精神。
在雨花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盛峰看來,雨花茶的制作技藝融合了碧螺春殺青、揉捻的技巧,又借鑒了龍井茶抓條的技藝,集其他茶類制作優點于一身,蘊含著開放、包容的獨特氣質;雨花茶沖泡時,芽葉舒展身軀,入口滋味鮮醇,恰是南京厚重歷史的有力體現。
經過60余年發展,承載著金陵千年文脈的雨花茶,已經邁向全國、飄香世界,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講好南京故事的“溫潤之城”新名片。2023年,“茶和天下·蘇韻雅集”活動在位于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拉開帷幕,多國嘉賓沉浸式體驗手工炒制雨花茶,感受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魅力;陳盛峰現場展示茉莉雨花茶紅茶制作技藝,“迷倒”眾多外國觀眾。去年國際茶日期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農村生計改善和糧食體系轉型能力建設活動項目參與國代表團在江寧區欣賞了雨花茶沖泡技藝,中外專家品鑒了南京雨花茶,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為了擦亮雨花茶新名片,南京近年來不斷加強茶文化宣傳,擴大消費者認知度,僅去年就累計開展國際茶日主題活動、制茶競賽、非遺制作技藝巡展等活動30多場次,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開展宣傳推介,吸引數十萬名市民游客參與。
在時光中沉淀,向未來生長。一壺雨花茶,氤氳著一座城的芳香。正如作家葉兆言所說:南京是一座溫潤的城市,六朝古都,雨花茶是南京這座厚重之城、具有文化底蘊之城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