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在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公布的2025年最新一批科技小院名單中,江蘇共有姜堰蛋雞、建湖荷花、棲霞百合等20家科技小院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科技小院53家,省級科技小院100家,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涉及糧油、蔬菜、果樹、水產、畜牧等多個產業領域。
科技小院是一種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有機結合的社會服務平臺。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農村,助農惠農”,這是繼2024年首次提出“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后,這一創新實踐再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一連續政策部署,標志著科技小院從基層創新實踐上升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江蘇是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的排頭兵,農業科研成果豐碩,農業產業經濟活躍,科技小院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已成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科技小院,既是人才培養的“助推器”,又是科技創新的“試驗田”,也是鄉村振興的“新動能”。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科技小院建設工作,連續兩年省委一號文件都對科技小院工作提出要求。各地支持政策不斷出臺,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小院建設工作,積極探索科技小院的本土化實踐,廣泛動員各級科協組織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區域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美麗鄉村建設等需求,精準對接農業科技專家團隊,開展科技小院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小院共有指導老師825人,入駐研究生747人;累計推廣新技術392項;培訓農民32000多人次;田間試驗示范基地740余個,田間試驗示范面積32000余畝;發表科普論文(視頻)580余篇,開展展覽、宣傳等科普活動420余場次。目前,江蘇科技小院已覆蓋奶牛、大閘蟹、龍蝦養殖,水稻、茶葉、甘薯、西瓜種植等眾多農業領域,有效助力了鄉村振興、促進了農民共同致富。
大力推廣科技小院,已成為推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條有效路徑。作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的先行區,江蘇將繼續深化科技小院建設,培育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在全國率先出臺《江蘇省科技小院管理辦法(試行)》,規劃到2030年建設省級科技小院200個以上;今年圍繞8個千億級農業產業,結合各地關于建設科技小院需求,組織專家開展多場科技小院專題調研,為科技小院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咨詢、指導、宣傳、推介等服務;結合全國科普月、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農技協聯合行動等,組織開展科技小院成果展,建設科技小院網絡展示平臺,培育新農人網絡直播團隊,全面宣傳展示科技小院建設成效、科技成果和團隊風采……隨著更多支持政策的出臺、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更多的科技小院將在江蘇落地生根,覆蓋到江蘇更多的農業主產區,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鄉村田野,一頭連著科研院所。通過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科技小院探索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既是送科技下鄉的創新模式、提升農村科普能力的有效載體,也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創新實踐。把課堂學習、鄉村實踐、產業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未來,江蘇科技小院將以其獨特的魅力,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力量。(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