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深讀|江蘇“田保姆”升級,破“無人種地”之困

    2025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強調,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啟動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

    3月1日起,《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決定》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省級層面首部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的立法事項。

    江蘇為何要將農業社會化服務上升到立法高度?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將解決哪些問題?

    “現在種田,請人工最難”

    伴隨著幾場綿綿春雨,南京市高淳區老農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2200畝小麥拔節生長、身姿挺拔。幾天前剛剛結束的無人機精準施藥,為這場關乎產量的生長沖刺保駕護航。“現在種田,請人工最難。我們就十幾個人手,面對幾千畝田根本忙不過來。”合作社負責人陳益平說,無人植保機早已是近年來的首選,尤其夏天氣溫高、植保窗口期短,無人機效率遠遠高于普通植保機。

    為陳益平提供植保服務的高淳區東壩君偉植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君偉給記者列舉了一串數據:以前大植保機一天作業面積約100畝,現在無人機飛防一天近500畝。“這還是因為高淳處于丘陵地帶,田塊分散。如果田塊連片,無人機飛防效率能達到一天900畝。” 汪君偉說,合作社現有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機裝備40余臺套,農機手12人,植保服務能實現日作業能力5000畝。

    與許多鄉村一樣,汪君偉所在的東壩鎮近年來面臨“無人種地”的困局,而“幫人種地”正是合作社的核心業務之一。在2000多平方米的南京君偉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產品展廳、培訓室、冷藏加工包裝車間、曬場等功能區一應俱全,中心通過提供貫穿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為“無人耕種的地”“耕不過來的地”提供全鏈條保障。“目前累計服務面積4萬多畝,服務農戶1000余戶,覆蓋了2個市、4個區(縣)、6個街鎮、20余個行政村。”汪君偉說。

    近年來,江蘇以“一體兩業三網”建設為引領,以基層合作社為重要抓手,構建起覆蓋全域的為農服務保障體系。依托基層服務網絡,充分發揮毛細血管作用,將新模式、新技術延伸至田間地頭,讓農業社會化服務更加精準高效。

    比如,這幾天,南通市如東供合農資公司總經理王旭提前為“三夏”期間的水稻種植而奔忙。“剛和植保站溝通了今年側深施肥的方案、肥料配方、緩釋比例,確定方案后就和工廠下訂單。”他介紹,這種“膠囊”似的緩釋肥顆粒表面包裹著一層“智能膜”,就像為農作物安裝了“控肥”鬧鐘,農作物什么時候該“吃飯”了,就適量釋放出一些養分。“大力推廣新模式、新技術,就是希望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幫助農戶降本增效、提高單產。過去一年,如東供合農資公司已組織400多名種糧大戶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將農資新產品、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王旭說。洋口鎮洋新家庭農場農場主邵愛徐是全鎮最早開始嘗試側深施肥的農戶,他告訴記者,以前種田要施肥3—4次,每畝用肥80公斤,劃到每斤肥4毛錢,現在只需插秧時側深施肥1次,省工省本。

    農業社會化服務,江蘇一直走在前列,且不斷創新。早在2021年11月,南京市六合區等5個縣(市、區)和江蘇蘇合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等4個服務組織就獲批開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3年后有力有序地完成了各項試點任務。其間涌現了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專業化服務典型,也暴露了特色經濟農作物的農機服務供給相對欠缺,懂技術、懂管理、懂運營的人才稀缺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江蘇各類服務主體已有7.4萬多家,專業化、市場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得到長足發展,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從立法層面加大制度供給。”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曹麗虹介紹,本次立法支持在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基礎上,大力培育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著力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組織形式、科技應用、服務領域拓展等方面注重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方式;從加強用地保障、創新金融保險支持、培育服務品牌等重點著手,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長效機制。

    盼多方合力,尋為農服務“最優解”

    2025年,汪君偉有一個關于秸稈處置的“宏大”研發計劃——“我們和南京農業大學合作,計劃研發一款秸稈滅活設備,正在試驗優化中。”他說,目前高淳普遍采用深埋還田來處理秸稈,但這種方式易遺留蟲卵草種,為來年耕種埋下隱患。

    在試點示范了多個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后,汪君偉意識到,農戶們最關心的是投入產出比,否則效果再好的設備都不會持續采用。“正在開展的秸稈滅活設備試驗,希望從地形適配、工作效率、投入成本各個方面都能實現‘最優解’,能被農戶認可,真真切切地服務于農。這個過程中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他說。

    對于泰州市高港區同人于野植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德基而言,“新農人”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2024年,高港區給合作社帶來了幾套無人駕駛的農機設備,計劃通過他們試點推廣。孫德基與社員試點了2000畝,發現作業效率是傳統農機的兩倍,非常好用,然而設備卻沒有在水稻收割的農忙期發揮最大能力。“駕駛傳統機械的農機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面對新技術,學習能力一時還跟不上。想請到會操作、懂技術的農機手也不容易。”孫德基說,在感受到為農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陣痛后,合作社就開始積極招聘培養“新農人”。“我們加大資源和資金的投入,共招聘了5位30歲左右的年輕人,逐步培養屬于我們自己的專業化現代農業青年團隊。”

    “農業生產經營進一步集約化,迫切需要加強和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南京市六合區春華家庭農場負責人朱春華建議,建設區域性綜合農業服務中心要做好謀劃,不能搞統一模式,各級財政資金要加大投入,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要協調多部門齊抓共管,特別是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的財政投入,進一步加強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還要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發揮群眾的創造性,從而切實發揮區域性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最大效益。

    常州市新北區新農家庭農場聯盟服務中心負責人、常州潤土瓜蔬專業合作社社長張道衡提醒,農技、農事綜合服務中心要建在產業之中、農戶家門口,服務點一定要設立在能夠有效便捷為農戶服務的區域和范圍內。服務中心關鍵是組建一支想服務能服務的農技團隊,團隊中不僅要有專家,還得有懂當地農技、農事,且實戰服務能力與服務意識都強的農人,切切實實為農民解決痛點、堵點問題。

    自2011年開始,江蘇農墾開始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在全省設置16家縣域中心,2024年帶動農資銷售105萬噸,服務面積超1500萬畝次,全年服務客戶1530戶。江蘇農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勇說,期待政府搭建好資源共享平臺,加大農技人員的培訓和激勵考核,優先改造利用地方現有倉庫或廢舊工廠,盡量輕資產運行。“我們將更好發揮規模化、機械化、組織化優勢,精準對標省級政策導向,構建起‘政策引導—資源整合—服務升級—農民增收’的發展格局。”他說。

    順應市場,建設區域性服務中心

    省農業農村廳在2020年發文加快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截至2024年底,我省已建成省級服務中心200個,市縣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近300個。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的區域性綜合農業服務中心,覆蓋范圍更廣,更強調市場驅動。如何更好發揮其為農服務效能?

    因地制宜服務特色產業,是目前江蘇供銷系統部分農服中心的主要特色。“例如射陽縣洋馬鎮擁有菊花特色產業、宜興擁有茶葉特色產業,這些地方的農服中心更多聚焦當地經濟作物的為農服務。” 省供銷合作總社合作事業處副處長王玉輝介紹,目前供銷系統已開展初步摸底,今年計劃在保留原先農服中心主要功能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檔升級,2025年底計劃高標準建成30個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省供銷合作總社系統擁有700多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352個生產性服務中心,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突破1900萬畝,服務網絡體系逐步完善。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張建軍表示,將堅持市場導向,以社有企業為龍頭,以縣級供銷合作社為主體,組織建設一批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力爭到2027年底,全省系統建成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100個,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2200萬畝。他建議,將供銷合作社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行動作為全省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將供銷合作社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納入總體建設規劃,同時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形成工作合力。

    “江蘇有各類農機服務組織超1萬個,已形成覆蓋大中小各層次、耕種收烘干全環節、農機銷售維修各領域的農機化服務體系,但已驗收通過的省市級農事服務中心數量遠低于全省農機服務組織總量,更低于全省農機社會化服務需求。”江蘇大學中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宗毅認為,要避免“錦上添花”壘大戶,需加強調查研究,找出最有效率、外部性最強的經營主體給予支持。避免小規模農機服務組織邊緣化,避免重復建設浪費財政資金,避免貪大求全造成資產閑置,也要避免“一補了之”,而要持續跟蹤監測、幫助指導和調查研究。“面廣量大的小規模農機服務組織,亟需雪中送炭,在機庫棚建設、設施用地、冷庫建設、特色農機購買等方面有更強烈的需求。建議財政加強對這些帶動能力較強但規模還相對弱小的主體培育,使其發揮好聯農帶農作用。”

    “就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門立法,是新時代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推動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是貫徹落實《決定》的重要舉措。”曹麗虹表示,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將把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要堅持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以縣為單位高質量建設一批綜合服務中心,為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農技指導、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智能管控等全過程、一體化的農業綜合服務。在此過程中,統籌規劃農技和農事兩類綜合服務中心布局,一次布局、分步實施,成熟一個、建設一個,力爭到2027年底,基本實現以縣為單位服務能力全覆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顏穎 王心婷 吳瓊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久久99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精品国产爽爽AV| 日本精品VIDEOSSE×少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日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的概述|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九色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