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2億斤,創歷史新高,增產177.6億斤,糧食產量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尤其是全國300個糧食大縣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單產提升貢獻率達73%。
今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增加,再加上單產提升,對沖了洪澇、干旱等災害影響,實現了全年糧食“以秋補夏、以豐補歉”。這是來之不易的豐收答卷,值得慶幸與欣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其實,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靠增產增收,系統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同樣重要。我們常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我們也正是靠著這兩條守住了糧食安全的底線。但是,要確保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單靠這兩條還不夠,筆者曾經提出第三條對策,那就是要藏糧于“儉”。
俗話說,“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糧穩天下安,增產仍需惜糧,節約正當時。我們要堅持節約優先,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深入推進產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強化糧食安全教育,反對食物浪費。從生產到加工,從田間到餐桌,糧食產業鏈條很長。節糧減損,需要瞄準全鏈條綜合施策、做好配套銜接,既要加強生產源頭管控,也要做好儲運環節減損,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華民族愛糧惜糧的優良傳統由來已久。在消費環節,積極踐行“光盤行動”,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當前全社會節約意識仍需加強,制止餐飲浪費相關約束機制還需健全,糧食損失浪費問題在不同領域、不同環節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近年來,外賣已走進千家萬戶。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已達5.35億。隨著外賣用戶規模快速增長、網絡餐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網絡餐飲平臺引領帶動作用 有效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的指導意見》,著力壓實網絡餐飲平臺主體責任。網絡餐飲平臺一頭連接千千萬萬的商家,一頭連接億萬消費者,是遏制“指尖上的浪費”的重要主體,理應擔當盡責、發揮作用。
增強憂患意識,保障糧食安全,杜絕浪費,不能只算“經濟賬”不算“安全賬”。我國人口規模巨大,浪費的糧食加在一起數量驚人。商家應關注消費者飲食偏好變化,多提供小份飯、粗糧主食等服務。合理供給餐品,有利于從源頭減少浪費。各類食堂、餐飲企業等主動作為,探索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補餐等方式,就能更好遏制餐飲浪費。
民以食為天,糧穩天下安。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做好宣傳引導,推動更多人深化對糧情的認識,時刻繃緊節約之弦,起而行之、久久為功,共同踐行文明節儉用餐理念,從而將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更好。(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