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美麗迷人風光,感覺就像回歸大自然一樣。”初秋時節,市民行走在大豐水韻龍灣森林公園,感受綠色低碳發展的成果,發出由衷感嘆。
近年來,鹽城市大豐區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全面提升建筑產業綠色化、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成為這座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態名片。
“我們圍繞鹽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要求,全面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厚植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大豐區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國軍如是說。
綠色低碳融入城鄉建設“血脈”
大豐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綠色宜居之城建設為抓手,奮力打造出綠色城鄉建設的“大豐樣本”。實施綠色空間塑造行動,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建立空間重塑和規劃留白制度,推動城市和鄉村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打造沿海風貌,加快推進恒北藍城原鄉生活度假村、月下愛河旅游綜合體、郁金香健康養生文化中心等項目的建設,做好斗龍漁港、大龍島(錯覺驛站)、麋鹿度假村、串場河整治等已建成項目的后續運營和管護工作。實施城市能級提升行動,不斷健全政策技術支撐體系和規范城市更新工作路徑,促進城市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組織開展房屋征遷“掃尾攻堅”專項行動,推進大新1—7村、北興路、原繅絲廠南側等地塊的征遷掃尾工作。加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推進力度,編制《鹽城市大豐區“小散亂”排水整治工作方案》,大豐港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主體工程,目前正在設備調試。新建110公里鎮級生活污水管網建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計劃年底前完成80%的工程量。實施美好住區匠造行動,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1—8月累計上市面積23.47萬平方米,銷售面積30.35萬平方米,棚改基本建成保障房1076套。
今年實施的恒生商城、四中教師公寓、馬鋼廠宿舍片區、中醫院片區、今日小區外側片區、解困房片區、富康小區片區、聯運公司宿舍片區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基本竣工。實施和美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綠色農房建設,開展特色田園鄉村創建,1—8月份完成農房改善1546戶,西團鎮新中村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實施城鄉治理增效行動,統籌加強道路交通、避難場所等公共安全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安全風險防控和重特大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穩步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奧體中心(含圖書館)中心應急避難場所通過專家功能性驗收,日月湖公園(含職教中心)中心應急避難場所開工建設。卯酉教育中心固定應急避難所建設基本完成。深化既有建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高建筑防災安全性能。截至目前,已完成自建房整治212棟。
節能降碳讓建筑“綠”起來
綠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低能耗且實現環境友好的建筑。綠色建筑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大豐區以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為主線,聚焦節能降碳,加快發展綠色建筑,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今年1—8月份,全區新增在建綠色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竣工綠色建筑33.21萬平方米。
強化建筑綠色設計,引領低碳生活。大豐區積極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樹立綠色低碳、經濟合理、舒適自然、傳承文化、彰顯風貌的設計理念,將其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和全生命周期。建立與綠色建造相適應的設計技術體系,推動建筑技術與藝術、科技與人文融合發展。今年以來,全區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100%。規范的設計推動建筑變“綠”,實現建筑節能,加快建筑業綠色建筑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走進”了居民的生活,助力節能降碳的同時,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突出節能降碳。大豐區著力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不斷提升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水平,提高建筑室內空氣、水質、隔聲等健康性能指標,持續提升綠色建筑品質。加強高品質綠色建筑項目建設,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造技術。西團鎮龍窯村新型農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省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驗收,成為蘇北首個近零能耗新型農村社區。同時,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推動太陽能光熱、光電、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屋頂、光伏幕墻等建材型光伏技術在城鎮建筑中一體化應用。
實現全過程綠色建造,推動產業現代化。大豐區加大綠色新技術應用推廣力度,提升建筑工地智慧化管理能級,建成智慧工地45個。加快建筑業向綠色建造轉型,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常鹽工業園人才社區項目一期工程使用裝配式建筑,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致力打造綠色低碳、人文宜居的裝配式建筑新標桿。到目前,該區建成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5個,江蘇鼎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建成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主要從事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等相關產業,現有4條生產線,具有智能自動化生產能力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健全、市場信譽良好等特點。鹽城昆侖綠建木結構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樓為裝配式木結構,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已竣工投入使用。
綠色建筑發展藍圖繪出“新未來”
今年以來,大豐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豐實踐,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推進工作有計劃地部署實施,一系列新的舉措與綠色建筑行動將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越來越多的高品質綠色建筑將不斷涌現,人民群眾綠色低碳、健康宜居的獲得感將不斷提升。
據大豐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鄉建設是節能降碳的重要領域之一,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戰略部署,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大豐區繪制了綠色宜居之城建設新藍圖。
到2025年,全區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比例力爭達50%,完成2000年之前的老舊小區改造、1980年及以前老舊農房改造改善;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平方米;綠色出行比例達73%;新增清潔能源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占比90%左右。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健全,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明顯提升,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建筑品質進一步提高,生態、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綠色宜居之城建設展現新面貌。
到2030年,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建立,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沿海特質更加鮮明、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綠色宜居之城基本建成。
相信未來,更多高品質綠色建筑將助推城鄉建設整體邁向“深綠”,讓大豐成為綠色宜居的家園,讓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