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蛇年新春第一個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深化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動員全市上下錨定目標、鼓足干勁,以一流作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為企為民服務質效,為打好“三大關鍵仗”“三大攻堅仗”、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會上發布了2024年作風建設優秀案例和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應用場景,通報了2024年全市作風建設情況和2025年全市營商環境重點舉措。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周紅波出席會議并講話。
△ 大會現場
提升5個“度”
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南京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經濟、促發展,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前十,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全省第一、全國第四,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連續7年位居全省首位,第15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親清政風”為企集成服務入選國辦“高效辦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 不動產登記中心通辦專窗
當前,城市間競爭日趨激烈,只有在營商環境上搶占高地,才能在區域競爭中跟上步伐。作風是營商環境的根本保障,營商環境是作風建設成效的直接體現。持續深化作風和營商環境建設,在當前尤為重要。
周紅波強調,要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堅持系統集成、協同推進,打好“組合拳”,整體提升服務質效,降低營商成本、優化發展生態,持續塑造營商環境的比較優勢。具體說來要著力提升5個“度”:
一要以需求性牽引提升“企業感受度”。企業感受度是評價一個城市營商環境的“第一標準”。首先要讓企業感受發展紅利。把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等戰略機遇轉化為企業發展紅利,把“兩重”“兩新”等增量政策轉化為投資發展機會和政策扶持,讓企業在發展中更有獲得感、成就感;其次要讓企業感受高效服務。“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最后還要讓企業感受城市溫度,加大教育、養老、住房、醫療等服務保障。
二要以集成性服務提升“整體便利度”。要堅持換位思考,真正做到高效辦成一件事。要注重承諾兌現,及時推出靠實管用的新政策,提升政策供給質量。要多用數據說話,進一步完善一網統管,優化“寧企通”惠企綜合平臺,堅決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為企業和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三要以系統性賦能提升“要素豐裕度”。招人難、融資難、用地難是企業反映最突出的現實問題,綠電認證難、算力供應缺正在成為新的問題。要有效發揮南京資源要素匯聚優勢,系統打造完備的要素供給體系,更好為企業發展賦能。政府、企業、院校要共同打造人才引、育、留、用一體化新機制。要深化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破解創新型企業、高成長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要以服務性監管提升“市場容新度”。要堅持包容審慎監管,以城市治理現代化為保障,打造一個容小、容新、容慢、容錯的寬容環境和機制,探索“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等模式,最大限度給予經營主體容錯糾錯空間。要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將綜合研判、聯合檢查等經驗做法固化為制度,堅決杜絕多頭查、重復查、隨意查等現象。
五要以制度性供給提升“生態共享度”。要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健全平等保護、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要更大力度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吸引外資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功能性平臺落戶。要更大力度拓展和開放應用場景。支持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推動在寧企業參加標準制定、場景開發等活動。
5個方面發力
規劃南京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會上,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南京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聚焦經營主體關注的企業融資、項目落地、涉企服務等方面,發布了一批營商環境集成式應用場景。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類:第一類場景,構建金融服務矩陣,打通企業融資堵點;第二類場景,精準發力用地保障,助力項目落地加速;第三類場景,強化數字應用賦能,提升政務服務質效。
2024年作風建設優秀案例包括建鄴區創新服務品牌助力企業發展;市應急管理局“綜研聯檢”減輕企業負擔;市稅務局“寧E稅 您滿意”提升群眾辦稅效率;棲霞區“孫金娣工作室”貼心服務群眾就業;溧水區“交郵快供”高效打通鄉村郵路;市公安局民意110“五全”機制快速回應疑難訴求;市民政局“寧享助餐”主動服務居家養老;市城管局持續攻堅推動“共享停車”;南京銀行主動作為喚醒“沉睡賬戶”;南京供電公司克服難題優化供電保障。
全年新發布新產品1000件以上,實施7×24小時無障礙預約通關……會上,南京發布了2025年全市營商環境重點舉措,從5個方面規劃了南京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釋放的具體舉措。
優化辦事流程: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創新“一件事”設計,暢通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加強要素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務,依托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升數據產品交易和數據資產登記服務水平,推動數據賦能企業發展,通過銀企通平臺等實現惠企政策全流程一站辦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推動金融賦能產業發展:加快科創金融改革創新,建設移動銀行,通過新模式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發揮作用,引導信貸資金快速便捷投放,發揮市產業基金引導撬動作用,與國家級產業基金等合作,為科創企業發展提供耐心資本、長期資本,推動企業上市和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并購重組。
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圍繞4266產業體系,深化重點產業鏈供需對接系列活動,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參與權益場景創新搭建,全年新發布新產品1000件以上。
幫助企業爭取政策支持: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加快推行聯合檢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企業防范風險能力,全年服務企業不少于500家。
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放大自貿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范區疊加效應,在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深化“跨境電商+產業代表”行動,支持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實施7×24小時無障礙預約通關,推廣中轉集拼自提模式,對生物醫藥等實施通關查驗優化措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強化“一把手”工程
持續深化作風建設
下一步,南京還將持續深化作風建設,以干部作風轉變帶動營商環境優化。
強化“一把手”工程。各板塊各單位一把手要樹牢抓作風建設、抓營商環境就是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理念。全市上下系統推進、協同發力、扛起責任。
完善政策服務和工作機制。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和優秀案例,將好的做法上升為制度安排。繼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機關作風建設的專項評議內容。
推動理念轉變和能力提升。干部要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前沿知識的學習。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注重在工作一線考察識別干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圖片來源:北極閣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