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青年大學生與家鄉交流溝通的橋梁,連云港市贛榆區委人才辦、團區委聯合開展“青春留‘贛’‘榆’你同行”2025年暑期贛榆籍青年大學生看家鄉活動。活動計劃開展三期,分別為紅色追思、工業追夢、人文追憶主題。7月29日,第一期紅色追思主題活動順利舉行,40余名贛榆籍青年大學生踏上了一場特殊的“回家”之旅,在追尋革命足跡中感悟初心使命、傳承紅色精神,在紅色沃土中重溫抗戰歷史、汲取奮進力量,在這個暑假留下了深刻而珍貴的記憶。
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啟程再踏紅色沃土
首期活動以“紅色追思”為主題,帶領同學們依次走進城頭鎮董力生故居、班莊鎮抗日山烈士陵園、黑林鎮劉少奇紀念室三大紅色教育基地,在實景中觸摸歷史溫度,感受信仰力量。
城頭鎮董力生故居里,實物、雕塑與影音資料交織成生動的歷史長卷。大家駐足于軍民同心抗戰、支前的場景復原區,靜靜聆聽革命先輩“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故事。不少同學在解說員身旁專注聆聽董力生成為女拖拉機手的過往,聽著她打破偏見、從零學起,在泥濘田埂上駕駛拖拉機開墾荒地的故事,仿佛看到了那個在時代浪潮中勇毅前行的身影,更感受到一代代青少年從革命先輩身上汲取勇氣、敢闖敢拼的精神接力。
班莊鎮抗日山烈士陵園內松柏蒼翠挺拔,紀念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作為中國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體,這里的每一座紀念碑、每一方烈士冢都承載著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同學們在紀念堂內仔細觀看史料陳列,在烈士名錄前默默致敬,深刻體會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背后沉甸甸的歷史分量。
在黑林鎮大樹村劉少奇紀念室,同學們駐足于一組珍貴的老照片前。照片里,劉少奇同志與山東根據地干部群眾并肩奮斗,共同開辟抗日新局面。展柜中,那盞伴隨劉少奇在大樹村工作的油燈依舊明亮。1942年,他在此不分晝夜奮戰25天,累了就躺在破舊躺椅上稍作休息,許多關乎減租減息、組織群眾的重要決策,都在這簡陋環境里誕生。
一次信念追尋之旅,傳承發揚革命精神
“第一次如此系統地走進家鄉的紅色遺址,原來贛榆大地上藏著這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來自南京某高校的李同學在參觀后深有感觸。活動中,同學們時而認真聆聽講解,時而駐足記錄,時而低聲交流感悟,紅色基因在行走與思考中悄然傳承。“董力生奶奶‘無私奉獻’的精神,抗日山先烈們‘舍生取義’的壯舉,劉少奇同志‘扎根群眾’的作風……這些不僅是歷史,更是激勵我們年輕人奮斗的動力。”中國人民大學閆同學在分享時說。
一期未完的青春約定,期待再相逢于故鄉
無論走多遠,家鄉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無論飛多高,根的方向始終指引著前行的路。下一步,贛榆區將陸續開啟不同主題的大學生暑期看家鄉活動,帶領青年大學生從不同視角讀懂家鄉的發展與變遷,讓更多贛榆籍青年大學生走進家鄉、了解家鄉,未來用智慧與力量為贛榆的發展注入青春動能,奏響新時代青年與家鄉共同成長的奮進樂章。
通訊員 湯林峰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