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高霞
- 時間:2025-02-07 19:14:20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燃爆了2025年春節檔,榮獲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影片最后無數闡教弟子蜂擁而下,哪吒等人大戰無量仙翁的畫面,更是將緊張感拉滿,將劇情推向了最后的高潮部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令人震撼的結尾大戰畫面特效和哪吒、敖丙并肩迎戰的絢麗特效,是由如今定居南通的王興明參與制作。2月7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他的工作間,采訪了這位幕后工作者的故事。
王興明在工作中
參與制作《哪吒1》《哪吒2》特效鏡頭,多個令人震撼的“大場面”幕后都有他
1987年出生的王興明是貴州安順人,2020年左右跟著愛人定居南通,并成立了南通墨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自己承接項目創業。從業十多年間,他陸陸續續參與制作了多個知名影視項目的特效,如電影《十萬個冷笑話》、電影《流浪地球2》的片頭、電影《新神榜:楊戩》、電視劇《南海歸墟》等,以及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1》《哪吒2》)這兩部動畫大電影。
“哪吒系列電影是比較特殊的,他顛覆了很多人對哪吒這個形象的傳統印象,沒想到第一部開始就很火。”王興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哪吒1》中,他負責制作了煙霧、爆炸等動畫特效鏡頭。2024年上半年接到制作任務后,王興明又拉起五六個人的團隊,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承接了《哪吒2》中七八個特效鏡頭。
“我們的特效鏡頭主要是集中在電影即將結尾的高潮部分,就是最后哪吒他們對戰無量仙翁的那部分。劇情中是無量仙翁帶著無數弟子來到東海,在一聲號令下,原本排兵布陣在天空中的千萬個闡教弟子一擁而下,視覺效果相當震撼。”王興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當時我接到的要求是,要呈現出無數個人物像水一樣朝著鏡頭沖過來,整個畫面像是洶涌的海浪。”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王興明采用的是群集類型特效。“就是先用粒子模擬,達到導演想要的動態效果,然后再將模型人物替代上去。等到后期渲染完成,就是大家最終看到的畫面效果。”王興明說。這個畫面觀眾看到的可能只是短短的幾個畫面,但為了達到這種“視覺爆炸”的效果,背后凝結著許多工作人員的汗水。
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效鏡頭,是變成少年形態的“大哪吒”和敖丙并肩站在定海神針上。“當時給到我的就是這根定海神針和兩個站在上面的兩個人物,我負責制作的是作為畫面背景的煙霧和火星,要表現出那種大戰時刻的緊張氛圍感。”王興明說。
王興明在工作中
辭去高薪國企工作,他零基礎闖進影視特效制作賽道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興明其實并非“科班出身”,他讀的是機械工科專業,大學里學的是模具設計方向,畢業后很快在一家國企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崗位。“在很多人看來,其實當時我的工作已經不錯了,十多年前月薪就有1萬多元,工作生活都比較穩定。但我做了一段時間后就感覺有些無聊,感覺這樣的日子就像網上說的,‘一眼望到頭’,讓人打不起勁來。”王興明說。
當時他身上還背著助學貸款,等到工作后把貸款還清,王興明覺得存款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了,便決定辭職轉賽道。“我其實從小就喜歡畫畫,后來老師也推薦我去考美術專業,但最后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如愿,這也等于是我以前的一個遺憾。”王興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的人生路轉折點,其實是一張傳單。當時他在路邊接到了一張培訓班的廣告傳單,列出了影視后期制作的課程,他當時就非常心動,并選擇了后期特效制作作為自己的學習方向。
在那段時間,王興明過著“拼命三郎”的日子,夜以繼日學習著新知識。從工科到影視后期這樣的“大轉彎”,想要完成,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一行可以說是學無止境,入行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培訓班老師教的是Maya軟件,我后來還自學了3Ds Max。”
掌握技術后他想進公司實習,在深圳給10多家公司投了簡歷,但沒有得到工作機會。后來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蘇州高鐵新城,終于有了實習機會,一開始的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從這個時候起,他才正式進入了這個對他來說全新的賽道。幾年間,他輾轉多座城市,包括深圳、蘇州、成都、廣州等,最終才選擇在南通定居。
春節假期,他和妻子一起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哪吒2》。看到他承接的特效鏡頭出現在大銀幕上,妻子感到又興奮又驕傲。“她其實對我們這一行不怎么了解,但平時就很體諒我的工作,看到我參與制作的這部電影這么火爆,她也很開心。”王興明說。
“零基礎”跨行業追夢,十多年學習的步伐不止,王興明也深深體會到,國內的電影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王興明說:“從技術層面來說,其實我們已經相當成熟。現在大家也在創作上下苦功,立志講出好故事。”而《哪吒2》的大賣,正是因為這兩點都打到了高分。他也希望以后能參與制作更多的影視項目,見證我們的國產作品取得更好的成績。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嚴君臣 花宇/文 花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