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仙子”飄然而來,河邊棧道蜿蜒曲折,巍巍青松高大挺拔,草坪花卉五顏六色……這是新改造的興化市戴南鎮時代廣場的冬日美景。
戴南鎮建設和生態環境辦公室副主任蔣茂山介紹,時代廣場位于城中河畔,與美麗的澤園相連,始建于2006年,由于年代久遠,部分設施破損老舊。鎮黨委、鎮政府將其列為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全面提檔升級,打造健身休閑新場地,工程保留原有布局,對內部園路、濱河步道、廣場等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完善健身游玩功能,提升綠化亮化效果。
在戴南鎮第二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確定了2024年的10件民生實事。興化市委常委、戴南鎮黨委書記姚群印要求,全鎮的工業必須堅定不移地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民生工程同樣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提檔升級,“以民為本、以綠為韻、以水為魂、以文為根”。
中國不銹鋼名鎮戴南是里下河地區第一個億元鎮,當時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媒體以《水鄉明珠戴南鎮》作了報道。1998年10月在鹽靖河畔建起了明珠廣場,成為興化東部的一座景觀坐標。由于S229路道擴寬改造占用部分廣場綠地,根據現狀進行改造提升,項目總面積26775平方米,綠植營造清爽、生態自然景觀。對全長500米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茅山會船水上賽道周邊環境進行了全面提升,打造水鄉新景觀。
在興化境內全長54公里的鹽靖河流經戴南7.9公里,與之相平行的是車水馬龍的S229,每天車流量達到11000多輛。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亟待解決:戴南鎮區的車輛要經人民路進入S229,S229的車輛要進入鎮區人民路,必須要耐心等待兩路交叉口紅綠燈指揮。每天數以千計的車輛進出常常要排起“長龍”,并且拐彎后就直接進入鹽靖河大橋,而這座橋只有15.5米寬。一位客車駕駛員抱怨:“有時候要等到第三次綠燈亮起才能過去,沒辦法,自古華山路一條!”鎮黨委、政府組織專業人員實地勘察,下決心解決這一問題。一是S229西側拓寬了18.5米的路面;二是將鹽靖河大橋及橋西路面拓寬至35米;三是在交叉口四角增加了渠化右拐彎道口。兩個石獅坐落于大橋西部,與郁郁蔥蔥的明珠廣場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微景點。1月6日上午,人們在現場看到,各類車輛各行其道,井井有條,絲毫沒有以往擁堵的現象。興化交警大隊戴南中隊隊長趙林波說,路口進行了拓寬、渠化后,可以有效地提高通行效率,解決之前該路口高峰時長期擁堵問題。提高了安全性,可以減少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相碰,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2024年以來,戴南鎮已對唐廣路、戴徐線等19條道路進行了維修,對金澤路、同心路二期綠化工程實施配套建設。完成12個住宅小區電動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工程。
與此同時,戴南鎮在基礎設施建設維修中注入生態文化元素,打造老百姓身邊的“微景點”。園區大道縱貫興化高新區。該區集聚了3000多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5家。在顧中河畔依水建起了一個“濱河公園”。河坡上面鮮花盛開,下面的棧道曲折迂回,成了老百姓的好去處。在園區大道與迎賓大道的交叉口,他們巧妙地設置了四個形狀各異的小型憩園,與鎮區周邊的景點融為一體,讓這條“戴南第一路”融入“戴南大公園”,構成一幅原汁原味的水鄉新圖畫。全鎮36個設計精美的公交候車亭,代替了原有的“牌子站點”,為老百姓“遮風避雨”。在迎賓大道中部的便民服務中心新建起了迎賓廣場,銀光閃耀的不銹鋼雕塑,寓意“中國不銹鋼名鎮”將弘揚“永不生銹”的創業精神,加快綠色轉型步伐;那綠樹環抱的6000平方米的便民中心,讓人們在辦事的同時觀賞生態美景。(袁開建 吳碧云 王曉榮)